中国民间剪纸简介和中国剪纸概述
剪纸 ,是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中华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和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相比的。剪纸是一门极简艺术,纸张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触中改变自身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中国亿万的劳动妇女群体,但是,由于剪纸创作者普遍的文化水平以及审美水准不高的原因,剪纸在中国艺术史上却占不到应有的地位。如同漫山遍野的野花,凭其朝气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年复一年的开放与生长,是一种民间自发传承的
中国剪纸研究现状和剪纸在服装设计方面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研究剪纸的文章几乎是空白的。自从 1942 年以后,剪纸受到许多美术工作者,古元、江丰、夏风等的关关注,他们对剪纸进行系列的收集整理,诗人艾青和美术家江丰出版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本剪纸集《民间剪纸》和《西北剪纸集》。而后许多美术工作者积极出版了许多剪纸图案著作,像是《张永寿剪纸集》、《丛琳窗花集》、《芮金富刻纸集》、《民间剪纸》、《中国民俗剪纸图集》、《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民间美术》。但是对剪纸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研究的著作非常之少,大多数只是多剪纸作品的收集整理。2007 年,陈竟教授出版的《中国民俗剪纸史》,这本书从民俗学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和冶金术等对民俗剪纸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做了历史分期研究,同时从多方面对民俗剪纸做了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剪纸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就更加的少了,像是郭丽和陈莲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后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研究》,彭茈歆和彭幼航的《浅谈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这些研究只是案例的总结综述性分析,而本课题将会更加深入的总结出具有实际理论指导意义的结论。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语言
剪纸 形式语言是为了特定应用而人为设计的语言,是指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形式语言的具有高度的抽象化。剪纸形式语言是载体,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承载创作者的思维并使艺术创造力得以实现,承担着表达和抒发人类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传播和展示美、启迪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等方面的作用。 艺术作品的语言是表现形式,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艺术语言的类型有写实、夸张、隐喻和象征。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相应的艺术载体,这样的剪纸艺术载体是指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
随着西方服装设计师把眼光投向中国,在他们的设计中不断的使用中国元素,掀起了中国风。给国内服装设计师以启示,意识到本土民族文化的可贵性与设计的可行性,同时开始更多的尝试极具民族性的剪纸与时尚元素的结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服装,为剪纸艺术的现代运用灌入新鲜的血液。
中国民间剪纸常见的题材
民间 剪纸 的题材很广泛,多以名生、民俗为题材,它放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寄托了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类: 1实际生活题材,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创作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家庭妇女,因此,他们的剪纸题材多数来源于周围的实际生活景象。来源于生活的题材,创作出的剪纸作品内容也带着浓厚淳朴的生活气息。比如喂鸡养猪、放牛牧羊、骑驴赶车,参加劳动搞家庭副业,或是直接以家禽家畜为题材,如鸡鸭、牛马羊、骆驼、猫狗等,也有表现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花草各种瓜果、蔬菜等。 2吉庆寓意的题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