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中象征造型与相关文学手法

象征艺术是中国民间剪纸发展的动力

中国民众在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思想既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根源,同时又体现了民间文化历史的继承性,以及广大民众参与文化创造的集体性,体现了从自然要求超升到文化要求的人类文化本质的规定性。 因此,在谈到 剪纸 发展的问题时,我们不能避免探讨关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认为文化的发展就象一个人的两条腿走路,当左脚在前面右脚在后面,左脚就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可以认为是现代的创新的,右脚就成了传统,那么,当右脚迈在了前面,右脚又被作为现代的创新的,左脚又成了传统。那么

中国民间剪纸中象征造型与相关文学手法 中国民间剪纸中象征造型与相关文学手法

在文学艺术中,象征手段是文学家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古代文人气质较为内向,特别注重情感的含蓄表达。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由《诗经》而一脉相承的中国民歌,比、兴手法一直是普及运用,而同时存在于民间的剪纸与民歌的关系又密不可分,所以剪纸艺人在进行剪纸创作时同时借鉴了文学上的手法。而关于这种造型的象征,台湾著名学者姚一苇先生的解释较为独到:“那就是它的符号性、比喻性与暗示性,此三者构成象征的三个最基本的性能,是构成象征的三个基本条件。”剪纸的这种象征造型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用形象实物的谐音来表达吉祥含义;二、喻意的组合。

中国民间剪纸中象征造型与相关文学手法

谐音

谐音本是文学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民间俗称为“口彩”,而在剪纸中,剪纸艺人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

比如“连生贵子”“连年有鱼”的剪纸构图中有莲花,利用了“莲”与“连”的谐音,于是莲花就有了连续不断的象征;同时,“鱼”“余”“裕”谐音,于是,鱼就有了多余、富裕的象征表达。蝴蝶也是剪纸中常见的题材,一是蝴蝶的造型比较漂亮,加之“蝶”与“耋”“瓞”谐音,因此,蝴蝶与猫,蝴蝶与瓜的组合分别就有了“耄耋长寿”“瓜蝶绵绵”的吉祥象征。蝙蝠本身形象并不漂亮,但由于“蝠”与“福”谐音,剪纸中的蝙蝠就有了福的象征,若是一幅剪纸作品中有五只蝙蝠的组合,便称之为“五福临门”。牡丹象征富贵,若牡丹与海棠、芙蓉组合,取“蓉”与“荣”、“棠”与“堂”的谐音,便有了“荣华富贵”“富贵满堂”的象征。

中国民间剪纸中所体现出来的象征情趣

情趣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卷五十七: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这里的情趣是性情志趣的意思,属于表述日常人格的用语。情趣并非感情与趣味的简单拼凑,它既包含感情又包含趣味更包含感情与趣味的渗透与融合。民间情趣指的的是民间大众的感情与趣味的渗透与融合。对于剪纸艺人来说 剪纸 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感受,或者说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民间剪纸把情趣和生命联系了起来,从而使情趣获得了深层含义和广泛应用,而这种深层内涵

剪纸图案大全中利用谐音的作品还有很多,如:连年有余,三阳开泰,鹿鹤同春,马上封侯,吉庆如意,富贵平安等,这种集体意识的创造物在百姓的心目中逐渐固定为特定观念的替代物,长期在民间流传,运用不衰。

喻意

比喻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有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剪纸常常将这类手法运用到创作中来,通过这类手法的运用从而表达民间百姓的象征意义。

本文的生殖崇拜一节曾经讲到鱼与莲的象征意义,但是这一象征的渊源确是运用了暗喻的手法,以鱼比喻男性,以莲比喻女性,“鱼戏莲”实际是男与女相戏,再比如“鸳鸯探莲”也有隐喻男女交欢的意思。在剪纸中,这类例子很多,这些剪纸往往借用暗喻的手法给与剪纸内容以象征的内涵。如龙、凤象征吉祥,以牡丹象征富贵,白头鸟象征夫妻白头到老,桃、龟、松、鹤象征长寿,石榴、葫芦、莲蓬象征多子,双飞燕、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永结同心等。

这种手法实际是文学艺术的传统文化在剪纸中的运用,这样剪纸就借用了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广泛传播,使得这些纹样的象征内涵在民间具有更深的烙印。

民俗文化在中国民间剪纸象征艺术中得到体现

民俗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风尚、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俗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自我传承的文化事象,还是一个民族自由表达情感、展现独特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一种行为方式。任何一种民俗现象,都是经由相应的表现体构成的。这些表现体,正是各式各样民俗元素的象征符号。剪纸作品中表现民俗的题材相当多,相应地也产生了相当多的剪纸的民俗符号。民俗符号也有一定的较为固定的结构,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民俗符号

素材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儿童简笔画 » 中国民间剪纸中象征造型与相关文学手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