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民间剪纸的保护与发展
随着一批批民间老剪纸艺人的相继过世,如何尽快地保护和留存下他们的剪纸艺术,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民间 剪纸 协会、各个保护中心,深入乡村通过影像和声音做了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保护工作。但民间艺人散落在民间,无法统计,而且年龄又普遍偏大,难免有寻访不到者。再者,参与这项抢救保护工程的工作人员、财力非常有限,因此这种保护方式还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参与,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参与到这项紧迫的保护工程中。另外,摄影、摄像技术的出现为剪纸艺术的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声音和
蔚县剪纸的现状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就是存续活态传承。这种传承,既要保护其原真性,又要赋予其“振兴”的生命活力。正如王文章先生指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基本特性,也决定了我们今天的保护不应是静止的凝固的保护,而是为了发展的保护。没有保护,难以发展;而没有发展,保护也就失去了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来看待,在严格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为它的发展提供一个真实而又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保护的对象失去了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则所谓的发展与创新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它的价值与意义。
蔚县民间剪纸在保护中发展
对那些进入市场后已失去原汁原味的现代工艺品剪纸,可以任其发展,对于这种经过创新而又适应市场要求的蔚县 剪纸 产品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发展中对其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剪纸艺术与市场向导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依托市场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使现代工艺品剪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田野调研采访中,蔚县南张庄焦氏剪纸厂厂长焦新德认为,蔚县剪纸既是一种艺术品,也是商品,它毕竟要流向市场,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决定了其生命力。蔚县剪纸已有 200 多年历史,之所以能流行到现在,也就是因为它的创作、传承
目前蔚县剪纸存在状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作品传世,如王老赏、周永明等剪纸大师的作品得到收藏,但在传承上已经人亡艺绝;二是有作品,也有传承人,如蔚县传统剪纸,但因各种原因传承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濒危状况;三是与市场相结合,如蔚县现代工艺品剪纸,其发展正处在一种上升趋势。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其文化内涵,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保护和发展的同时,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优胜劣汰法则,在信息化社会利用新的资源优势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进入市场化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蔚县剪纸与其它民间艺术品一样,其传承、保护和发展应走两条不同的道路。
蔚县民间剪纸的保护之路
蔚县 剪纸 这一民间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化的具体展现,是蔚县广大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定时代发展中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蕴涵美好意喻的造型、浓艳热烈的色彩、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和系统的工艺程序充分体现了历代剪纸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对于蔚县剪纸的保护,光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学术界、民间团体及普通老百姓都应该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出自己的努力。对蔚县剪纸今后的发展,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今后蔚县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产品创作方面,除了要坚持剪纸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