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统剪纸中抓髻娃娃护生、送病的功能

传统民间剪纸中抓髻娃娃的扫天寓意

在陕北农村,如果遇上连阴雨天,妇女们必会剪扫天婆止雨。扫天婆的形象为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灰包的 抓髻娃娃 形象,扫帚有的是直接剪出,有的则用真扫帚毛贴于剪纸形象手的部位,然后用线系之,捆于杆梢,插于自家的磨眼中,并诵念到云彩扫到四边了,日头扫到正天中。陕西兴平人则是对着扫雨的抓髻娃娃念道:大头娃娃簸簸箕,你把黑云簸过去。在她们看来,这个纸人的作用就如此般神奇。据靳之林先生引《淮南子贤冥训》的记载考证,这位扫天止雨的抓髻娃娃的原型就是积芦灰以止淫雨的女娲。另外,在《论衡顺鼓篇》也有久雨不霁,则攻社,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中抓髻娃娃护生、送病的功能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中抓髻娃娃护生、送病的功能

民间剪纸作为依附于民俗的消费艺术,有许多创作就是在民间巫术的过程中实现的。“实际上作为民族艺术之源的民间艺术活动和巫术活动的结合,正是民间艺术的主要特征”,过去在农村,由于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的缺乏,病人生病,主要的治病途径就是请巫师招魂、禳病。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中抓髻娃娃护生、送病的功能

中国传统剪纸形象中的巫崇拜

林河在《中国巫傩史》中写到:中国的野性文化大致可以分为无神论文化和有神论文化两大时期。而有神论文化则可分为巫文化的初级阶段(万物有灵论阶段)、中级阶段(图腾崇拜阶段)和高级阶段(傩崇拜阶段)三大阶段。 从巫文化的中级阶段开始,人们从采集时代过渡到了渔猎时代,由于对某几种植物有偏爱,使他们产生了对这几种植物的植物崇拜;由于对某几种动物有偏爱,则使他们产生了动物崇拜, 这种对某些动植物的重点崇拜,这就是人类学家所说的图腾崇拜。 在意象组合造型的 剪纸 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表达着图腾崇拜内涵的动植物造型

巫师用黄表纸剪五个或七个手拉手的抓髻娃娃先放在设置的坛上接受香火,后放置病人身上,在病人身上绕三圈并诵唱道“病人姓什你姓什,病人叫什你叫什,你和病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病人禳得笑盈盈,纸人禳得哭令令,正魂禳在病人身,一切灾难你带走,我送你到十字口……”,然后巫师焚烧纸人于盛水碗中至十字路口倒掉。在人们蒙昧的意识中认为病人得病是因为鬼魂作祟,使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剪抓髻娃娃做替身,随着纸人的焚化,病人就会还魂病愈。另外,还有一种手拉手的抓髻娃娃是贴在室内或门楣上用于避邪和保护平安,所以,陕北民谚中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抓髻娃娃一把叉”的说法。

从抓髻娃娃在民间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抓髻娃娃”具有引魂还阳、驱鬼避邪的巫术功能,这也正体现了原始人类“万物有灵观”在民间美术中的遗存。(延伸阅读:民间剪纸中抓髻娃娃的功能寓意

 

抓髻娃娃中的“鸡(鸟)”崇拜

抓髻娃娃 是民间流布地域最广、时间最长的剪纸纹样。据靳之林先生考证,其原形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族 天族的族徽。抓髻娃娃在民间也称抓鸡娃娃。头饰双鸡或两手持鸡(鸟)的形象比比皆是(头饰双鸡为双髻的变体或省略),这鸡的形象并非是一般的头饰,而是寄寓着某种深刻的图腾崇拜文化内涵。 人类对于鸡的崇拜可以归为鸟灵崇拜的一种,鸟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崇拜的动物灵之一,它几乎同太阳崇拜一样地古老。因为,在人类地原始思维中,太阳就是在天空中飞翔的一只火鸟。在中国,鸟灵崇拜几乎与太阳崇拜是融为一体的。《玄中记》载:蓬

素材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儿童简笔画 »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中抓髻娃娃护生、送病的功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