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研究的意义|自贡民间剪纸文化
就我国的 剪纸 艺术来说,它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的剪纸分布广,各个地区有其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题材,以长江为界,大致分为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为主的北方剪纸和以苏浙地区、广州地区、四川地区为主的南方剪纸。众所周知,北方剪纸以粗狂大气、自然质朴为主;南方剪纸则显得婉约细腻、纤巧秀气。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剪纸,融北方的拙巧,南方的细腻为一体,这就是四川自贡剪纸。 自贡剪纸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性,它拙中带巧,古朴生动,题材也是极具地域色彩。形成于明清,兴盛于上世
自贡剪纸文化根基|民间剪纸文化背景
民俗艺术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经上千年的创造、发展和传承,它已成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产生于人们的R常生活中,来自于民间,具有自发性、实用性和娱乐性。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最广为流传的民俗艺术之一,它形成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见证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尚,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对于剪纸艺术的研究,更是研究民族民俗文化与生活的标本和范例。
中国剪纸与世界剪纸—剪纸文化
剪纸 是项世界性的艺术,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欧洲的德国、法国,剪纸艺术都有很漫长的发展过程,北美的美国也有新发展起来的美国现代剪纸。西方剪纸着重实况、实景和实物的再现,具有鲜明的绘画性。亚洲剪纸更具有灵动生气,婉转细腻,多以平面二维表达,题材则偏向于传统。 如:日本剪纸和中国剪纸多以表现民间故事,日常生活为主,伴随庆典出现的吉庆剪纸和装饰剪纸。日本剪纸注重意境的行发和描写,表现出本民族物哀幽玄的屯美观。中国剪纸注重纹样的组合和变形,如莲叶和鱼的组合,喜鹤和梅花的组合等等,注重纹样的
近年来,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就民俗艺术绵延的历史、丰富的题材以及繁多的种类而言,巴蜀地区是一个决不可轻视之地。巴蜀地区的艺术也多表现为民俗艺术,它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彰显着巴蜀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与审美追求。自贡的剪纸艺术浸透于巴蜀文化之中,它除了表现传统的吉祥文化题材以外,最多的就是对于巴蜀文化的演绎,尤其是对巴蜀地区的生活场景、风土人情的艺术再现。因此,自贡的剪纸艺术就在传承古老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多了些许文化的积淀,这就形成了自贡剪纸风格的独特韵味,这种独特性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在自贡地区,剪纸技艺一直以来都受到本土民众的重视和喜爱,自贡大多中小学开设有剪纸欣赏制作或课外兴趣班,第二课堂等。在自贡除了世界知名的“恐龙化石”、“自贡彩灯”、“井盐文化”被誉为“大三绝”外,“自贡剪纸”与“袭扇”、“扎染”也一并被自贡人民誉为自贡市的“小三绝”,并于2009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贡剪纸研究现状|民间剪纸文化研究现状
对于 剪纸 艺术的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针对有地域性特征的剪纸民俗艺术已经有不少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有《靖西壮族仪式剪纸艺术考察研究》、《山西中阳民间剪纸的传承与保护》、《阜阳剪纸艺术形式研究》等22篇硕士论文。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山东、山西、陕西等北方剪纸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剪纸。对于同样精细,题材广泛,历史久远,艺术价值极高的四川剪纸民俗艺术则几乎少有人对其有研究。自贡剪纸作为四川民俗艺术中的一颗璀壤明珠,也逐渐幵始有高校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并有如下五篇期刊从三个层面对自贡剪纸进行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