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葫芦崇拜

中国民间剪纸艺人的巫术信仰

民间 剪纸 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依附于民俗生活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态,而民风习俗首先起源于人们满足生存需要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理的活动,它最初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文化模式。所以,从民间剪纸本身不仅可以反映出广大劳动妇女的艺术情感和追求,民间剪纸内涵中的巫术信仰、巫术寄托更是记录了民间妇女们生存的心理状态。 民间剪纸中离不开巫术信仰,这种本身带有功利性的剪纸,是广大劳动妇女为了生存的自发选择。阴阳有道、男女有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自女性走出母系社会的荣耀后就一直扮演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葫芦崇拜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葫芦崇拜

在民间剪纸作品中,葫芦一直被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着生殖崇拜的内涵。如在吕胜中编著的《中国民间剪纸》中我们可看到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图样《葫芦生子》、《剪子葫芦》;在潘鲁生编著的《中国民俗剪纸图集》中可以看到陕西省的剪纸作品《葫芦多子》。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葫芦崇拜

民间剪纸中意象组合的和谐之美

人在认识世界万物之先,早已与世界万物融为一体,早已沉浸在他所活动的世界万物之中。所以,容身于世界之中,依寓于世界之中,繁忙于世界之中这样的融合关系,乃是人的特殊结构或本质特征。 我国明代王阳明说天地万物与人原本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人是一个寓于世界万物之中、融于世界万物之中的有灵明的聚焦点,世界因人的灵明而成为有意义的世界。用我国古代的哲学语言来说,这就叫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或天人合一。其实,这些哲学论点,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有些深奥了,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在流传至今的那些传

葫芦崇拜源于我们民族古老的洪水遗民造人的神话故事,我们民族洪水造人故事的核心就是葫芦。洪水退后,人类灭绝,只剩下葫芦之中伏羲、女娲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再造人类。人之始祖男女出自葫芦,葫芦就成了宇宙的母体混沌,成为中华民族子孙昌盛之源。《诗·大雅·绵》所说的“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就是说周的祖先像瓜瓞一样岁岁相继,历传到太王才奠定了王业的基础。瓞就是小瓜,朱熹《集传》云:“小曰瓞,瓜之近本初者常小。”故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葫芦在古代神话中被赋予了保护生命的神性,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信仰。葫芦崇拜在我国少数民族婚俗中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如云南哀牢山彝族婚俗中,仍然流传着由巫师将葫芦破成两瓢,新婚夫妇交瓢饮酒的风俗。在汉族婚仪中,演变为挂葫芦和用”扣碗”剪纸象征合卺葫芦的风俗。我国民间八月十五中秋节流行摸瓜求子,或者送瓜求子,即是葫芦象征的一种在节日中的表现。这也是对女娲为瓜的膜拜,只是采取了巫术形式。由于女娲为瓜,所以民从瓜出,送瓜求子,又成为女娲主宰生育的佐证。闻一多指出:“女娲之娲,《大荒西经注》、《汉书·古今人表考注》、《列子·黄帝篇释文》、《广韵》、《集韵》皆音瓜。”在古代祭仪上,初民要食瓜,以求将瓜的多籽变为自身旺盛的生殖能力,多多蕃衍人口,如同绵绵瓜瓞。瓜瓠多籽,因此,远古先民将瓜其视为女性子宫的象征物,实行生殖崇拜。瓜崇拜,实际上是以剖开的葫芦、金瓜、南瓜象征生命繁衍中女性母体的形象符号,中心为女阴,周围饰以圆点比喻子孙繁衍。(相关剪纸葫芦阅读:窗花剪纸吉祥葫芦图案与窗花教程

民谚说:“葫芦拉牡丹,越拉越喜欢。”传统的民间剪纸中常以葫芦、金瓜、南瓜作为喜花,并将其贴在洞房里或窑窗上,祈愿绵绵瓜瓞、子孙长续的巫术祈祷心理是明显的。山西汾阳葫芦喜花剪纸,以双嘴通天葫芦喻阴阳合体,里面是顶天立地的造物主盘古及伏羲、女娲的合体抓髻娃娃,颈饰向下的男阳符号,腹饰莲花女阴符号,是阴阳相合的生命、繁衍之神。陕北宜君的剪纸“葫芦生子”,葫芦之中一对阴阳合体神,手擎葫芦的是民间形象的宇宙混沌之神。山西交城婚俗,在窑洞窗花中心贴八个葫芦朝向中心的大团花喜花,象征绵绵瓜瓞、子孙长续。

剪纸艺人在创作剪纸作品时以人为中心

人是万物的灵魂,这是人高于物的卓越之处,但承认人有卓越的地位,不等于认定人是主体,物是被认识、被征服的客体或对象。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在民间 剪纸艺人 们的创作观念中,把人类当成宇宙的中心,是寄予在作品中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从远古遗留下来,保留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里。剪纸艺人们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自我的感受,他们并不在乎某种造型是否合乎逻辑,是否表现的真实、准确,只要能够反映人们的理解和人们的希望就可以了。 在民间剪纸流传的纹样中,历经着人类的主体

素材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儿童简笔画 »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葫芦崇拜
赞(0)